
楊瀾: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挫折。其實這個問題特別能說明我先生為何說我是個很固執的人。(笑)我自己很喜歡紀錄片,電視雖是快餐文化,但在紀錄人類文化和人類心靈的歷程方面,應該有它的功用。當時就是真心喜歡紀錄片,開始做陽光衛視。
在先生的幫助下,融得了第一筆兩個億的啟動資金。當時非常有信心,陽光衛視:華語歷史人文紀錄片主題頻道,整個大中華區第一家。現在想起來,真是個理想化的頭腦,結果一下子撞到現實的硬墻板上。我想要是別人會趕緊轉型做別的,但我是那種死不回頭的人,別人已經勸不動我了。
做到第3年的時候,已經很難再融資了。其實那時候,我們真是應該轉型了。可是我總覺得再堅持堅持就有希望。今天想起來,我還是很感謝我的先生。在遇到很多困難的情況下,我先生還是支持我,我們倆又自己投資了一筆大資金,繼續這件事。直到后來知道,這個商業模型是很難成立的。
Q:2003年出售陽光衛視,是不是個很痛苦的決定?
楊瀾:這種痛苦是雙層的吧,一層是覺得愧對那些一開始投資這個項目的人。這種心理壓力一直沒有減輕過。另一方面,其實也是一個自我的否定。其實你盡管滿懷熱情,但這路沒有走通,也有一種灰心的感覺,覺得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有時候用價值的判斷標準代替了冷靜的商業思考。
有人說,戰士和商人不同,戰士堅守陣地,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而商人就像置身于一個舞廳,隨時要想到出口在哪里。而我在商場就像戰士一樣堅持著(笑)。
Q:你是個好商人嗎?
楊瀾:我后來也在反思,楊瀾到底是不是一個商人的料。我曾經說,我要做一個文化商人,因為覺得中國缺文化商人。
我一點不輕看商人這個稱呼,自己經商這些年來,對那些能夠在各種多變的環境下取得成功的民營企業家滿懷敬意。“重學輕商”的這種傳統思想我一點沒有。但是我個人認為,我不是一個好商人。
我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要做一個懂商業的文化人。應該說,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商業懂得了一些皮毛。但是我想,我這個人骨子里的東西,還是文化上的。商業對我來說,需要了解它的規律,雖然這種了解有時候要付出高昂的學費。我就是沒有經商的天分。
Q:回到文化領域,對你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楊瀾:我也這么認為。我認為自己是在回歸。但是這種回歸要在6年前告訴我,你的命就是這樣的,你不會信的,因為你還沒有試過。
所以我在想,大概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撞一回南墻吧。一次沒撞過墻的人大概不會安心本分(笑)。但我想,年輕時連一點失敗的勇氣也沒有,那人生也太平淡了。
Q:還會做紀錄片?
楊瀾:一定會。
Q:有人說,楊瀾的魅力在于她的內在,這些年,你不斷選擇和嘗試,你如何評價現在的自己?
楊瀾:(笑)反正很多朋友告訴我,她們在我的影響下跳槽。有不少電視圈里人對我說,一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原來在某處做編導,做得挺好的,聽到我的故事后,就毅然到北京來“北飄”,我說我成天成了鼓勵人家跳槽的人了,這可能不大好(笑)。
我總是覺得,一個女性的魅力總是來自一種母性的特質,包容、關切、溫情。這和她們是否生過孩子沒有關系。她讓人覺得可親,她知道人生的缺憾、人性的弱點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依然會去理解和同情。
編輯:楊鑫 來源:世界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