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會四種語言 初見婆婆半路退縮
日前,印度國大黨總部緊急叫停了一部反映該黨主席甘地夫人生平的影片《索尼婭傳》。一時間,索尼婭·甘地的身世背景和早期生活引起人們的關注。

幸福的一家四口
在意大利:與眾不同的灰姑娘
1946年12月9日,索尼婭在意大利西北部都靈附近一個名為奧巴薩諾的小鎮呱呱墜地。她是家中第二個女孩,被家人視為小公主,昵稱辛迪里娜,意為“灰姑娘”。索尼婭與姐姐納迪婭和妹妹安魯斯卡不同,她總想表現得與眾不同,也不想一直呆在奧巴薩諾這個小鎮,因為20世紀50年代初家鄉不斷拔地而起的密集房屋使她感到不舒服。
索尼婭是個不太突出的好學生,但她在語言方面卻很有天賦。她可以輕松地運用西班牙語和俄語,也可以講流利的法語。現在,她還能自如地用印地語演講,甚至可以閱讀用梵文寫的材料。
索尼婭會說法語和西班牙語并不奇怪,因為意大利毗鄰法國、和西班牙隔海相望,但她學習俄語卻完全是因為其父之故。父親斯蒂芬諾曾在俄參加對德作戰,深受俄羅斯語言、文化和食物的影響,甚至還以俄羅斯名字為索尼婭三姐妹取名。索尼婭對俄羅斯的好感也可能淵源于此,俄羅斯是她以國大黨主席身份出訪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
索尼婭幼時是個淘氣好動的女孩,有時一連幾小時玩“跳房子”游戲,有時還與鄰家小孩一起踢足球。索尼婭在少女時代希望當一名教師,但母親卻期望她能擁有收入更高的職業。據索尼婭少女時代的朋友約斯托·馬費羅回憶,索尼婭小時候脾氣火爆,他本人就被索尼婭用一本《意俄德詞典》打過好幾次。
索尼婭的鄰居不愿意過多評論她。1998年,一個印度記者團造訪奧巴薩諾,一位鄰居稱,“索尼婭是個好人,但十分在意自己優越的社會地位。”據他講,索尼婭念完中學后就到15公里外的一家修道學院學習了。據當時在該修道學院工作的一位修女對印度《前線》雜志記者講,索尼婭活潑但并不過頭,成績也過得去,年輕時就表現出較強的控制他人的欲望,適合從政。有一次學院同學聚會,晚餐都準備好了,但索尼婭卻突然宣布她必須離開,因為有一個特殊客人要來,后來才知道那個小伙子就是英迪拉·甘地的兒子。
索尼婭家不算太富,直到1965年其父才掙了足夠的錢,開始有能力將索尼婭送到英國劍橋大學去學習。不過,據索尼婭家鄉的人回憶,她家的生活水平是在80年代才開始發生大變化的,這恰好與拉吉夫·甘地進入印度政壇的時間基本吻合。因此,雖然多數意大利商人把索尼婭家的發達歸因于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建筑業的繁榮,但印度國內卻有人用懷疑的眼光來看待索尼婭家的發跡,甚至認為索尼婭妹妹安魯斯卡和侄女阿魯娜所開的古董店也有索尼婭從印度帶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