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條魚都帶“身份證”
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以下簡稱“食品安全辦”)負責人唐云華介紹說,北京市食品安全辦下設了一個食品安全監測中心,職責就是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食品安全信息的篩選。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全部是碩士以上學歷,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監控國際上的42家網站,對各類食品安全信息進行詳細記錄,歸整后上報,中心對其中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統計。
到了一定時候,就會看出來哪個因素比較冒尖,再結合國內的情況,將國際、北京市、國內其他省市等三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如果兩個峰值重合,就可以認定當前危害的主要因素,就應該對此危害進行公示和發布。
“這些網站都是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官方網站,我們每周都會匯總一次國外網站上公布的召回信息。蘇丹紅事件就是我們從英國標準署的網站上發現的。”唐云華說。
即將于8月8日投入運行的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使食品從原產地開始就被烙上身份密碼,在采摘或屠宰之后,進入配送中心,經過工商質檢部門的嚴格檢驗檢疫后,合格優質的食品才能進入奧運廚房。到達廚房后,還需要進行保鮮并及時制作。
“奧運會后,追溯系統將服務北京市民的‘菜籃子’,在正規渠道買的一個雞蛋、一條魚都能有底可查。”唐云華說,這種食品追溯的精確監管,奧運會后將轉變為北京食品安全的日常監控措施,把食品可追溯作為進京門檻,食品必須有完備的、可追溯的“身份證”才能上市。
唐云華說,除了政府加強監管外,消費者從自身做起,做到“四個不吃”和“四個不買”,就不會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不吃半生不熟的食品,不吃稀奇古怪的食物,不吃街頭小攤販賣的食品,不吃明令禁止的食物。不買價低得離譜的,不買色香味過分的,不買強制搭售的,不買假冒名牌的。(來源:人民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