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7月,是內蒙古草原最美麗的時節,“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當我們的車輕快地駛向目的地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以下簡稱“土右旗”)時,誰能想到,這里曾經“行路難,難于上青天”呢?
讓汽車在草原上輕快飛馳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交通局長——王高樂。
曾經最怕春天到
那是2002年的春天,土右旗的基層干部王高樂接到調令,出任包頭市土右旗交通局局長、黨總支書記。這一年,王高樂44歲,已經在生他養他的故鄉摸爬滾打、默默工作了20多年。
土右旗人都知道,交通局長是個苦差事。有多苦?2001年才成立的交通局,全旗只有一條63公里的黑砂路讓它管。在土右旗,修路成了最難的事情。有多難?僅有的這條黑砂路,還是1995年旗領導費盡力氣,爭取到1000萬元經費修建的。
沒有這條路的時候,王高樂還是個鄉鎮干部。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時,每次到旗里開會,都像走“長征”。幾十公里的路,要繞道走很長時間:開會前,提前幾個小時就得出發;散了會也趕不回去,只能在旗里住一夜。
最讓王高樂發怵的是春天。一條九曲黃河,讓土右旗80%的路都位于灌溉區,地下水位高,路面“翻漿”成了家常便飯。于是,土右旗有了一個奇怪的“職業”——拉車。“車陷在爛泥里,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要有人肯幫你把車拉出泥窩,出多少錢都愿意。”
一次,包頭市的領導到土右旗做調研,本來是有備而來——開的是十幾輛越野車。誰料土右旗的路,把越野車也“打敗”了。車隊陷進1米多深的爛泥里動彈不得,幸虧旗里早就準備好了推土機,市領導這才被“救”了出來。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有一年,由于路況太差,車子實在沒法通過,市領導只好步行3公里,才走到旗政府所在地。
夜奔北京去“借錢”
王高樂走馬上任了。
春天,土右旗的小麥、玉米、胡麻都露出了笑臉。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團糟”,好東西再多也運不出去。“咱啥時候才能走上腳底不沾泥的路?”人們三三兩兩站在泥濘里,嘆息著,望著他們的新局長。王高樂也看著他們,心頭酸了。“3年,給我3年時間,土右旗的公路一定又闊又寬。”可是,樸實的人們不敢相信。過去50年才修了一條路,爭取到的1000萬元經費用完后,還欠下了1400萬元的施工、建材和利息款。修路就是拿百元鈔票往地上鋪,錢從哪里來?
去借!王高樂想出了一個別人不敢想的“好辦法”。
有一天,上網時,他捕捉到一則消息——2003年2月,交通部將在杭州召開公路建設會議,會上將對西部地區的公路建設做出決策。
土右旗的申報材料很快就被送到了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廳,王高樂也一趟又一趟地往區里跑。跑完呼和浩特,他又揣著29萬土右旗人的期盼,夜奔北京,去國家交通部和發改委匯報情況。
在國家發改委的大門口,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門衛說什么也不讓王高樂進去。王高樂急得團團轉,終于找到了包頭市發改委的一位領導。一番電話協調后,門衛才放行。功夫不負有心人,4200萬元的公路建設款,穩穩當當地到了土右旗。
接下來,僅僅一年的功夫,土右旗就修好了306公里的鄉村公路、16.7公里的縣級公路。人們看著熱鬧的施工場面,激動地說:多少年了,咱們也有泥沙攪拌、熱火朝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