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來到九峰山
當別人都在為一筆筆國家投資而歡欣鼓舞時,王高樂的心思又變了:能不能不向國家伸手?有沒有其他解決資金問題的辦法?
很快,他想到了BOT:建設(Build)—經營(Operate)—移交(Transfer):政府部門將一個基礎設施項目的特許權授予承包商;承包商在特許期內進行項目設計、融資、建設和運營,賺取合理利潤;特許期結束后,該項目的所有權移交政府相關部門。王高樂認定,用這種辦法,土右旗的公路建設可以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
于是,王高樂有了第一次融資嘗試:引進包頭路源公路投資有限公司的9300萬元。用這筆錢,他修了兩條公路、兩座立交橋。隨后,此法屢試不爽,幾年下來,他竟然“拉”到了17億元的投資。土右旗的公路終于開始四通八達了。
離土右旗旗委、旗政府不到5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九峰山。這里原始森林密布,山勢峭立,瀑布飛下,潭水清澈,魚兒見到人也不驚不慌,被當地人稱為“神魚”。然而,就是這50公里的崎嶇山路,卻幾乎使所有想一睹九峰山風采的人望而卻步。
“這么好的地方不開發出來、奉獻給世人,實在是一種遺憾。”王高樂一次又一次地找投資商,鼓動人們開發九峰山。終于,2006年,他拿到了6.5億元的投資。記者專程在修建中的公路上走了一趟,一段15公里的山道,在懸崖峭壁間蜿蜒盤旋。說它是山道,其實就是山洪沖刷出來的河道,大大小小的彎一共有75個,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屋里地圖屋外變路
在土右旗,修路絕非一件易事——路面翻漿,運輸困難,只要承包商稍微放松點,就極容易產生“豆腐渣”工程。
“我們都是農民的兒子,路要是沒修好,搞‘豆腐渣’工程,就是對黨和人民的犯罪。”每次修路,還沒開工,王高樂都會提前“警告”承包商。
修建發彥申公路的賈正君,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見到王高樂時的情形。“你要對這條路負責!”王高樂大聲對他說。發彥申村的老支書任瑞祥回憶道:“為了這條路,王局長前后來了20多次,做調查,摸底子。我們能不較真嗎?”
2004年,發彥申公路修好了,村民們歡天喜地。在村里開商店的李秀秀,買了一輛面包車,跑一趟縣城只需20多分鐘。“以前進城得走大半天,路不好,公共汽車開得搖搖晃晃;到了下雨天,出租車根本不愿意進村,全是泥,哪有路哇。農副產品運不出去,大家守著東西挨窮,動不動就上訪告狀,是出了名的‘告狀村’。現在好了,就拿我家來說吧,一年能掙4萬塊錢,誰還去上訪啊?”
修薩拉齊—大城西公路時,一位70多歲的老頭,堅決不讓施工隊過去,原因是公路離他家太近了。他搬來一塊大石頭,“砰”地一聲撂到中間,然后一屁股坐上去:“想 修路,你們就從我身上軋過去吧。”整整兩天,施工隊的人輪流上陣,嘴皮子磨破了,也未能讓老爺子“挪窩”。王高樂只好親自出馬。他沒有和老大爺爭辯,而是身子一貓進了老大爺家里。不一會兒,老大爺的老伴出來了,臉上滿是感動:“給咱們修路,是做好事來了,你耽誤了全村的事,擔當得起這個責任嗎?”老大爺這才從石頭上站起來,跟著老伴回家了。
在王高樂不大的辦公室里,記者發現,墻上全是地圖:“內蒙古自治區公路圖”,“土默特右旗公路圖”,“土默特右旗‘兩縱三橫五出口’公路示意圖”。各類公路圖竟有6張之多!他確實與公路較上了勁,自就任交通局長至今,僅僅5年的時間,就使土右旗222公里的縣級公路全部黑色化,修建農村四級水泥(油)路208公里、通村砂石 路788公里??整個過程中,土右旗沒有發生一起群體上訪事件。
交通局的同事們都知道,王高樂身患膽囊炎。2004年7月,病痛發作,但王高樂揣著止痛片,“拖拖拉拉”不肯就醫:“工程吃緊,等等再說吧。”一年后,他才利用“五一”長假,到醫院做了手術。因為他心里最牽掛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條條筆直的大路。(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