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快餐為何在中國“變臉”
那么,洋品牌快餐連鎖企業在其本國又是如何運營的呢?
記者從肯德基的美國官網上了解到,公司的連鎖餐廳采取兩套相輔相成的程序來控制產品的質量:QSC程序和OFR程序。QSC程序是以顧客的角度對餐廳食品的品質、服務和衛生進行評價。OFR程序是以餐廳管理者的角度對設施和實際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以確保餐廳的操作流程規范化。兩套監測程序的結果都要求寫入餐廳的“每日質量報告表”,以便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查閱。
有過在國外快餐連鎖企業打工經歷的徐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肯德基餐廳對食品質量的控制十分嚴格,當天未售出的食品是必須處理掉的,自己從未遇到過將放置很久的食品反復加熱用以銷售的情況。
記者注意到,洋品牌快餐連鎖企業對外宣稱,其企業標準全球統一。然而,在中國出現的“豆漿門”、“骨湯門”等事件,總讓人感覺所謂的統一標準是南橘北枳。是什么導致洋品牌快餐連鎖企業在中國集體“變臉”?
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齊清認為,企業管理離不開行業自律和企業標準。既然洋品牌快餐連鎖店開到了中國,必然要遵循中國的法律和食品安全標準。此前,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資深副總裁、肯德基品牌總經理韓驥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肯德基期望原材料采購能達到百分之百國產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除此之外,其公司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也基本是中國人。盡管洋品牌快餐連鎖企業有著嚴格的行業規范,但是,在缺乏外部監管和自律的情況下,“變臉”在所難免。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
缺乏自律機制是食品行業的通病
“缺乏自律機制是國內食品行業的通病。”在不久前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常委會委員分組審議了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對比了國內外的食品安全管理狀況:國外的食品行業都是靠行業協會來自律。比如牛奶協會,很清楚牛奶應該是什么樣的質量,應該制定什么樣的標準、規則,把那些不合格的、非法的產品及生產經營者清除出去。相比之下,我國出了那么多食品安全問題,卻沒有聽到哪個行業協會的聲音,沒有看到哪個行業協會在做自律的事情。如果行業協會、自律機制完全失靈,就算政府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把食品安全問題解決好。
鄭功成提出,當務之急要強化食品行業的自律,通過行業自律來促使生產經營者自覺守住法制與道德的底線。否則,食品安全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