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的第七屆北京—東京論壇在北京開幕。前國務委員唐家璇發表主題演講,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發來賀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中國日報總編輯朱靈、日本財團法人國際文化會館理事長明石康、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日本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等代表發表講話。來自中日兩國政商界、學術界、傳媒界等各界共6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
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在題為“順應時代潮流,把握中日關系大方向”的主題演講中對北京—東京論壇的作用和意義給予了積極評價,他說,論壇創建6年來,歷經中日關系冷暖起伏,始終秉承“坦誠對話、增進理解、促進合作”的宗旨,通過建言獻策,為推動中日關系改善發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智力支持。對于運籌發展中日關系,他表示,要把握中國發展的大趨勢;把握日本實現重建振興,繼續向前發展的大趨勢;把握綠色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把握亞洲一體化進程的大趨勢。他認為,中日雙方要從著力增進政治安全互信、積極打造新的合作亮點、持續深入開展人文交流、慎重妥善處理敏感問題等四個方面做出努力,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持續深入向前發展。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的賀詞由日本內閣總理大臣輔佐官、民主黨議員蓮舫代讀。賀詞中說,北京—東京論壇促進了雙方的相互理解,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更多人參加,目前已經成為日中雙方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本屆論壇的題目是“亞洲的未來與經濟重塑中的中日合作”,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位的經濟大國,中日兩國應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務實合作,在地區和國際社會經濟發展上做出重要貢獻。他表示,明年是日中恢復正常邦交40周年,希望日中兩國要以此為契機,在多個領域繼續開展更加活躍的合作。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在講話中指出,北京—東京論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為兩國廣大民眾關心和重視,這是論壇順應兩國民眾高度重視中日關系、希望加強交流溝通、增進彼此了解友誼的期待密不可分。他表示,站在中日關系新的歷史起點上,兩國應不斷增強兩國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斷擴大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深化務實合作;不斷增進兩國之間的民眾交流和國民感情。他強調,只要雙方堅持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始終從兩國關系大局出發,始終堅定世代友好信念,始終以樂觀心態看待兩國發展前景,就一定能推動中日關系持續健康向前發展。
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講話中認為,論壇是兩國最重要的民間交流平臺和兩國政府間對話的重要補充。中國在國際社會擁有重要地位,日本愿意與中國在經濟等各個領域不斷加強合作。
中國日報總編輯朱靈代表論壇的中方主辦方發表了致辭。他指出,中日恢復邦交近40年來,兩國關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長足發展,中日關系對兩國都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于存在的問題,雙方應始終保持接觸、對話和交流,而不是對抗和隔絕。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不會改變中日關系對中國的重要性,也不會改變兩國深化“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大勢。他認為,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也是北京—東京論壇的真諦所在。
日本財團法人國際文化會館理事長明石康代表論壇的日方主辦人發表了致辭。他認為,北京—東京論壇是一個日中雙方能夠開誠布公地進行交流的一次盛會。日中兩國應該拿出勇氣,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斷加強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我們要通過長期不斷地相互交流來建立信賴關系,這是兩國經濟合作的基礎。
在為期一天半的論壇中,雙方代表將圍繞“亞洲的未來與經濟重塑中的中日合作”這一主題,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為中日兩國消除誤解和偏見、增進理解與互信出謀劃策。本屆論壇下設了政治、經濟、媒體、地方、安全五個分論壇,議題分別為“中日的政治互信與亞洲的未來”、“經濟重塑中的中日合作”、“中日公眾互信與媒體的作用”、“加強地方交流與日本災后復興”、“中日合作與東亞安全保障”。
北京—東京論壇是由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于2005年共同發起和舉辦,中國新聞界、學術界與日本民間組織攜手,為促進中日關系發展、加強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臺。通過六年來的發展,論壇已經成為中日間為數不多的重要公共外交平臺之一,影響日趨擴大。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