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碼頭的北京韻味
高雄的香蕉碼頭,見證了高雄港口曾經的榮景。“香蕉碼頭早期是全臺灣香蕉集散地,專門出口到日本賺取外匯,當年蕉農割蕉,內衣上會滴上香蕉乳,晚上收工到酒家飲茶,誰的內衣乳漬越多,便格外受到服務生的青睞,因為這樣的內衣就是‘有錢人’的象征。”這里的香蕉故事館,可以聽到這樣的介紹。
如今香蕉外銷榮景不再,但有心者發揮另外一種創意,把香蕉元素加入到餐飲、旅游、文創產品等領域。在香蕉碼頭的河邊餐廳,老板娘張素鑾邀請陸客“蕉”朋友。餐廳不僅有香蕉蛋糕、炸香蕉等美食,還在香蕉故事館旁開設了北京展廳。“越來越多的陸客來香蕉碼頭觀光,讓這里有了新的故事,我們還與北京便宜坊合作,推出臺灣版的北京烤鴨,除了黃瓜絲,餅中還會包入菠蘿、蓮霧等特色水果。”張素鑾說。
香蕉碼頭附近的駁二藝術特區是高雄的新地標和熱門觀光景點。“駁二藝術特區的出現,本身就是一段高雄產業變遷的故事。當年香蕉、制糖業的發達,港口建有很多倉庫,駁二就是第二號接駁碼頭倉庫,隨著香蕉輸出沒落以及遠洋漁業的繁盛,香蕉碼頭日漸衰落。閑置的倉庫如今被打造成文創園區。”駁二運營中心負責人林小姐介紹說,他們希望高雄人可以在其中找到跟這座城市的連接,而游客可以從中了解到這座城市的變遷,感受高雄的歷史和文化。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