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增加貧困生入高校人數
“寒門出貴子”,需要教育公平更需要社會公平
——代表委員熱議增加貧困生入高校人數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郝亞琳、胡浩、楊依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家子弟看到了希望。
讓名校大門向寒門學子敞得更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區域間、地域間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多位代表委員建議,要從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分配入手,最終依托社會公平,才能讓“寒門”走出更多的“貴子”。
政策傾斜,是照顧還是壓力?
“總理報告中的這個數字令人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工業大學校長邢永明說,“農村基礎教育薄弱,農村孩子從起點上就輸給了城里孩子,這個政策能讓落后地區更多的人才走出去。”
我國城鄉間、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部分農村和偏遠地區孩子入學的機會遠低于城市及城郊的孩子。近年來,高校擴招讓越來越多農村孩子進入大學學習,但重點高校、特別是名牌大學里的農村生源卻越來越少。有調查顯示,最近二十年來,北大的農村學生占比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大學農村生源也已不足二成。
“能有更多機會上重點大學當然好了。多一個機會就多一條出路,村里的發展也就多一條渠道?!比珖舜蟠怼⒔魇≠F溪市樟坪畬族鄉黃思村黨支部書記桂千金說。
但與此同時,也有高校校長們擔心,如果僅因貧困就給予這樣的政策傾斜,對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來說,未必是一種照顧。
“10%不是寒門學子的‘通關符’。由于基礎教育較為薄弱,通過政策傾斜進入名校的孩子們入學后往往跟不上教學進度,理工類專業尤其明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胡凌云說。
他表示,很欣賞貧困地區學子們的刻苦努力,但基礎教育階段的差距并非僅靠刻苦和努力就能在短期內追上,他擔憂無法適應學業要求的孩子們可能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原本想照顧他們的政策初衷有了負面結果”。
還有人擔心傾斜政策定向招收的貧困地區學生難以做到定向分配。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指出,目前大學生就業不再仰仗國家分配,就業選擇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定向生不愿回到貧困地區工作,難以起到推動貧困地區發展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卻不這樣認為:“雖然這些孩子高考分數沒有城里孩子高,那是他們的教育條件決定的,潛力不見得差。他們的勤奮和努力程度不亞于城里孩子,甚至更努力?!崩钜伙w還認為,貧困地區出來的孩子一旦能走出去,即使不回去工作,對當地的經濟和文化也是有一定積極影響力的。
寒門出貴子,靠的是高等教育還是基礎教育?
胡凌云表示,重點大學應該擇優錄取,招生指標不能集中在大城市,但不應該減低錄取難度,出身不能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這也不是教育公平。
他認為,高等教育包括針對小部分人的精英教育和針對更多人群的大眾教育、職業教育。教育公平應該主要體現在基礎教育階段,而不是具有分類特征的高等教育階段,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是要把基礎教育搞好。
“所謂‘寒門出貴子’,什么叫‘貴子’?教育是成才的最短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不要把高等教育絕對化,認為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就完了。行行出狀元,每個人在每個位置都可以成為了不起的人。”胡凌云說。
他建議,這種政策扶持可以不用非得局限于重點高校,而是涵蓋所有高等院校,一些職業院校、農業院??赡芨欣趲椭毨У貐^學生學有所成后反哺家鄉。
葛劍雄也認為,要實現高等教育、尤其是優質高等教育可及性的公平,關鍵在于此前的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環節,而不是高校招生環節。
李一飛對這樣的觀點卻并不認同:“如果只是普通高校、高職、大專,農村孩子現在的入學率并不低,現在的問題不是上不上學的問題,而是上好學的問題。”
“現在是個重學歷的社會。盡管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但學歷就是進入很多好單位的門檻。重點大學的就業率相對還是高一些。”李一飛說。
寒門學子需要的,是教育公平還是社會公平?
李一飛痛感現在的不公平其實不僅僅是上學的不公平,還有就業的不公平。國家不包分配后,農村的孩子讀書后就不了業的太多,即使就業好些也未必能找到好的職業,有的甚至大學畢業去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
“這個問題不是教育部門就能解決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我們保障了孩子們上學的機會公平,還要保障他們上學、就業的過程公平,這些都直接影響貧困地區孩子的命運。”李一飛說。
葛劍雄也贊同“教育公平的實現要基于社會公平”,教育公平問題需要從社會層面加以綜合解決。
邢永明就提出,讓寒門學子更多進入名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保證過程的公開、透明,堅決防止造假?!安环τ行┤藭谶@上面動腦筋,這樣會把好事辦成壞事,造成更大的不公?!保▍⑴c采寫記者張麗娜、倪元錦)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詳細>>
19家外媒看總理記者會 最關注經濟改革反腐民生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記者的“新聞盛宴”。而每年一次的總理發布會,由于直面總理的機會難得,中外媒體基本都會關注熱點問題。
詳細>>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詳細>>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詳細>>
中國兩會看點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國防預算受關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年一度的國家立法機關會議3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軍費支出計劃。詳細>>
三月看兩會:讓夢想照入現實
讓兩會的提案照入現實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詳細>>
“開放”成新聞中心外媒記者熱詞
3月1日,偶遇的外國記者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就是“開放”。詳細>>
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一年,國際社會對中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詳細>>

兩會會場的美女記者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各路媒體人來人往,美女記者永遠最搶眼。詳細>>
網民:對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網民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這“十大期待”。詳細>>
兩會建言:工會維權難在哪里
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工會手中擁有的是什么?詳細>>
兩會花絮標簽識茶杯
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內配備的兩會代表團茶杯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加以區別詳細>>
兩會建言“有哪些民生亮點”
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詳細>>

“兩會”代表委員住地
歷屆“兩會”代表委員住地大盤點詳細>>
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贊
服務員們將不再為代表委員們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務詳細>>
香港代表感慨兩會節儉風
節儉是有益于國家的積極轉變。對豪華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將會減少詳細>>
農民工的身份何時轉變
筆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詳細>>
關于校車駕駛安全的建議
隨著校車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車駕駛安全已成為最被關注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