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18日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娛樂巨頭如迪斯尼等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拓展主題公園項目,中國領先的主題公開發商深圳華僑城集團也正在發力,積極籌劃業務的擴張。
據深圳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平春介紹,公司將把主題公園項目逐步開到中國主要城市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更多的省會城市。
自1989年11月旗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在深圳投入運營后,華僑城在全國掀起了主題公園建設熱。除了錦繡中華以外,華僑城又成功開發了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主題公園項目。并在2008年提出將歡樂谷打造成一流的主題公園連鎖項目。
到現在為止,華僑城在全國的主要城市如深圳、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建成7座主題公園,另還有些主題公園還在建設之中。
“我們將會把主題公園項目帶到中國更多的城市。我們正在研究針對主要城市以外市場的主題公園項目,”劉平春說。
過去的20年,中國大大小小的主題公園項目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出現過大約2,500個主題公園,而這其中有70%是虧損的,而有盈利的也只有10%。
而華僑城卻創造了主題公園的奇跡。深圳歡樂谷開業11年以來,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投資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現代主題公園,迄今為止供接待海內外游客近2,500萬人次,入園人數連續多年居國內第一,亞洲十強。
歡樂谷連鎖品牌也完成了北上北京,西入成都,東進上海的戰略目標。正式形成“東西南北,換了中國”的全國布局。
“文化就是品牌,文化就是競爭力。有了文化的個性,才有我們獨有的優勢和市場,”華僑城集團CEO兼總裁任克雷說。
“融入中國特有的文化特色”,這也是將華僑城和國外品牌入迪斯尼區分開的一個重要因素,劉平春說。
在進入中國香港市場幾年后,迪斯尼又成功的拿到了進入上海市場的許可權。而有報道說時代華納也在努力爭取在北京開拓主題公園項目。
“我們重視迪斯尼的進入,以及它帶來的影響,但是我們歡迎它的到來,我們愿與迪斯尼共舞,”劉平春說到。
在劉平春看來,華僑城的項目有其比較優勢,“中國特色”。
華僑城現在擁有1,000多人的專業演出隊伍,他們常年在其主題公園里循環演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或者情景劇,“連迪斯尼的高層都驚訝于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劉平春說。
到現在為止,華僑城共有43部原創藝術表演系列,其中“東方霓裳”自2001年上映后成為最受歡迎的表演之一,因為游客爆滿的原因,從2008年開始,“東方霓裳”不得不開始向游客收入場費,光是入場費去年就收了“1,000萬元”。
無論是中國刺激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還是國家最近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指導意見,無一都說明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旅游市場。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將吸引國際游客1.4億人次;美國經濟研究事務所ERA的研究人員說,中國的主題公園“每年至少有1億人次的潛力目前還未開發”。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差異化”是中國主題公園成功的不二法則。
做為一家集地產,酒店開發,旅游產業為一體的大型國有企業,華僑城正致力于將業務開拓到文化產業領域,比如演藝、美術館、創意文化園等,并將其打造為一個中國領先的文化產業集團。
華僑城集團一直遵循著“旅游+地產”的模式,也就是說在主題公園附近開發地產或者酒店項目,而現在這一模式有可能被打破。現在深圳華僑城附近又建成了華夏藝術中心、何香凝美術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等文化項目。
另外公司也在積極開拓“文化+地產”的模式。比如剛剛投入運營的深圳東部華僑城,就是國內首家生態旅游項目,這一項目占地9平方公里,一投入運營就受到廣泛的好評。據華僑城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東部華僑城2007年7月試運營,到2009年8月為止,共接待了390萬人次,帶來收益高達35億元。據估計,正式開業以后的4個月有望帶來10億元的收益。
但是,無論集團業務如何拓展,主題公園仍然是“我們的主導產品,核心產品,”劉平春說。
“主題公園具有強大的聚集效應,它能吸引大量的游客群。沒有這樣的游客群,我們的文化產業也不能發展起來。”(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