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規則破壞者”
強勢的企業文化和積極的技術創新給英利帶來了什么?
在當前中國光伏發電行業,一直有“南尚德,北英利”之說。與“技術派”施正榮相比,營銷起家的苗連生被譽為“成本殺手”。在2009年廣受關注的敦煌電站招標項目中,英利所提供的組件報價是0.69元/度,遠低于業內超過2元/度的平均成本,為此苗連生幾乎挨了半年的罵,被斥為“規則破壞者”。
馬學祿認為,英利在降低成本方面有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一個是全產業,從產品制造源頭硅料生產一直到下游鑄錠、切片、電池以及組建生產,英利擁有完整、配置優化的產業鏈。另一個是全員的技術創新。英利目前擁有一個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光伏應用研究院?!斑@些創新機構形成的工業路線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得到完整的貫徹,使成本大幅度降低?!瘪R學祿說。
“我們的六九硅業是國內首家采用新硅烷法生產多晶硅的企業,試產成本可降低到28美元/千克,大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50美元/千克~60美元/千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們掌握了光伏組件市場的定價權?!瘪R學祿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