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英利
英利聲名大振,但一連串疑問也隨之而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了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請他一一作答。
《中國經濟周刊》:作為第一家贊助世界杯的中國企業,營銷創意由何而來?希望取得怎樣的回報?從目前的營銷效果來看,有沒有達到預期?
馬學祿:我們贊助世界杯,即沒有公關公司幫忙,也沒有幕后智囊,完全是“自主創新”。原因在于,上屆世界杯時,我們接到一個德國的訂單,在一個半決賽場地做太陽能電站。當時我們發現歐洲人特別喜歡足球,因此我們認為借助體育營銷,能夠在歐洲快速提升品牌影響力。現在看來,贊助南非世界杯,我們取得了比預想中還好的營銷效果。目前聯系采訪的媒體就有20多家,前來參觀的客戶絡繹不絕,訂單源源不斷,廠里所有車都去拉貨了。
《中國經濟周刊》:有傳聞說英利以超過2億元人民幣贊助世界杯,是否屬實?還有媒體披露,英利虧損4.6億元仍然豪賭世界杯,您對此如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