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航天員科學試驗、娛樂休閑兩不誤
每天安排睡眠約7小時
能看電影、聽音樂、玩游戲,與家人視頻
在天上工作、做科研實驗之余,這次航天員有不少方式來放松。家人朋友可以通過天地對話問候航天員,航天員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看的電影、電視劇、相聲、小品,包括愛聽的音樂、歌曲等帶上去,還有一些設計的游戲,既是消遣也是實驗,五子棋一類的游戲,就是純粹娛樂性的。
高峰說,這次“神九”航天員都有相機,用來拍拍艙內和艙外。由于生活空間比以往大,能夠拍更多更好更漂亮的圖片,這既是娛樂、又是珍貴資料。地面上的人們這次也可以看到更多航天員在天上生活的圖片和景象。
這次航天員們和地面溝通的方式很多,天地視頻、短信,甚至能把PPT文件通過電子郵件互相傳送,使許多工作計劃的安排更加一目了然。
為了保障航天員的健康,航天員在太空期間,地面將通過視頻和語音手段來了解航天員狀態,心電、呼吸、血壓、體溫,這些常規的項目都會被監測,還有一些定期檢查項目如肺功能和心臟功能方面的檢查。航天員還隨身帶了十幾種藥物,多數和地面用藥類似,比如黃連素、創可貼等。
專家說,這次航天員在太空一般安排睡約7個小時,不排除適當時候地面會進行干預,保證航天員有充足的睡眠。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首次載人交會對接風險可控
本報記者 王君平 余建斌
“神九”與天宮一號將有幾次對接?航天員們將要完成哪些任務?這次任務存在什么樣的風險?就讀者關心的話題,本報記者專訪了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神舟飛船真正成為載人天地往返運輸工具
記者:這次任務有哪些看點?
周建平: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這次要聯手完成的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多個看點:一是我國航天員將首次拜訪在軌運行的飛行器,并進入其中工作、生活。二是航天員將首次在太空操縱飛船,并進行手控交會對接,這將完整驗證包括自動和人控在內的交會對接技術。三是“神九”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后構成組合體,航天員將在組合體生活工作10天左右,整個太空飛行也將持續13天,都是歷史上最長的。四是最大亮點之一,中國將有首位女航天員進入太空。
記者:神舟九號與神舟八號有何不同?
周建平:神舟飛船全都具備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功能。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飛船的主要功能是把人送入軌道,人在飛船上生活和工作。從神舟八號開始,神舟飛船成為真正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它可以和在軌運行的航天器對接上,然后把人員送到航天器里面去,航天員完成預定任務后再乘坐飛船返回地面。神舟八號不載人,神舟九號則真正實現了載人運輸功能。
完成一次人工控制交會對接
記者:“神九”與天宮一號將有幾次對接?
周建平: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先采取自動交會對接完成對接,形成組合體。之后,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里面生活、工作以及完成預定的科學實驗任務。在神舟九號停靠天宮一號期間,將安排一次手控交會對接。飛船將從天宮一號上撤離一段距離,然后由航天員控制手柄,也就是駕駛飛船來完成飛船的平移靠攏段的控制,再次和天宮一號對接。
記者:手控交會對接時,是由一名航天員主導完成還是三人都要參與完成?
周建平:手控交會對接操作是一個人完成,也就是操作平移和姿態控制由航天員劉旺來進行,另外兩名航天員輔助,其中一名為主要輔助,包括鍵盤操作、儀表數據的讀取判斷。三人間是一種協同的關系。
女航天員參與太空飛行,技術準備有把握
記者:為什么要選拔女航天員參與太空飛行任務?
周建平:女航天員首次進入太空,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太空中不同性別的航天員生活有不同的需求,女性航天員的參與,我們可以了解女性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的生理、心理、航天醫學方面的特征,以及保障她有效生活和工作的特殊需求。女航天員參與太空飛行,從技術上看我們的準備工作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記者:女航天員的空間活動有何實質性意義?
周建平:從技術上講,保證女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新的技術問題。載人航天首先解決的基本問題,是人在太空中可以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問題,保證長期健康的生活、有效的工作。不同性別的航天員參與,我們全面掌握并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女性細致的特點,從國外經驗看,女航天員進入太空確實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設計能夠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記者:這次任務存在什么樣的風險?
周建平: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航天工程首先是保證系統能夠按照設計準確運行。從國際上看,載人航天任務面臨最大的安全性時段是在發射段和返回段,交會對接過程也出現過一些問題。設計上,我們對系統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仿真試驗,對關鍵的環節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控制措施,對一些關鍵技術尤其是新技術,還進行了大量的復核、復算和復查,杜絕質量隱患,確保設計能夠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記者:您能介紹下神舟十號任務情況嗎?
周建平:神舟十號計劃將進行和天宮一號的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里也會開展相應的科學實驗活動。通過“神八”、“神九”、“神十”3次飛行多次交會對接,我們就可以比較充分驗證交會對接技術,實現今后空間站人員和物資的可靠運送、補給。從國際情況來看,航天器一次飛行驗證的是方案的正確性,全面性一定要通過多次的飛行來驗證。我們安排了3艘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交會對接的飛行,來驗證自動、人工的交會對接技術。
記者:3次飛行驗證,在國際上是屬于步子邁得比較大還是更加謹慎呢?
周建平:國外交會對接,美國也好、俄羅斯也好,首先都是用飛船和飛船做的。我們實際上是把交會對接和空間實驗室建設兩個階段合并在一起,可以提高效率、加快進度。飛船和飛船的交會對接代價是很大的,而且對于全面驗證交會對接技術,飛船和飛船的對接在軌飛行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飛船不可能長期在軌運行。當然,這兩件事情合并在一起做,技術上存在新的挑戰。比如說,目標飛行器要具備載人的能力,而且要具備在軌道上比較長時間飛行的能力。天宮一號的表現證明,這個挑戰我們能夠成功應對。
中國航天發展很快,但與美、俄比還是存在差距,載人航天工程領域,我們還是處在一個基本能力的建設過程中。這些年,我們不斷加強航天基礎設施能力、研發能力、人才隊伍的支撐,載人航天領域不斷縮小與國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