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國家想方設法削減財政赤字的2013年,赤字率“三連降”的中國卻決定擴增財政赤字。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這一規模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赤字紀錄。
權威財經專家說,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嚴峻、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中國擴增赤字意在進一步釋放“財政紅利”,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擴大赤字、減稅增支,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主要表現,也是過去幾年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增長的成功經驗。
根據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1.2萬億元財政赤字中包括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以及地方財政收支差額3500億元,后者由中央代發地方政府債券并納入地方預算。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戴柏華說,考慮到結構性減稅的滯后效應,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但財政剛性支出增加,特別是要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有必要適當增加財政赤字,中央和地方財政相應增加發債數量。
“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今年我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舉措進一步影響稅收,財政收支矛盾更加凸顯?!比珖f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
在增加赤字背景下,今年我國財政支出將超過13.8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0%。
對于赤字財政帶來的發展“紅利”,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財政支出力度不減,確保政府有足夠資金繼續增加對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改善民眾福祉,從長遠看有助于擴大內需,為中國經濟注入持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