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統計,2008年到2012年,我國中央公共財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計16.89萬億元,年均增長21.1%,占中央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穩定在三分之二以上。
與此同時,赤字財政也給了更多減稅空間。今年我國將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這一改革去年試點一年為企業減稅400多億元,并加快了服務業發展。
此外,今年更多財政資金將用于支持前沿技術研究、企業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領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邁上可持續發展軌道。
然而,大規模增加赤字,勢必加大財政風險。世界銀行不久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美國“財政懸崖”和歐債危機列為2013年世界經濟最大的風險因素。
國際上通常用兩個指標來評價一國財政風險:一個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過3%;另一個是國債余額占GDP比重不超過60%。目前整個歐元區政府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已超過95%,而今年美國、英國赤字率預計均在5%以上。
據財政部測算,2013年擴增赤字后中國的赤字率約為2%。同時,今年中央財政國債余額限額為91208.35億元,占GDP的比重不足20%。
“總體看,我國財政風險仍在可控的安全區。”高培勇說,但仍要警惕潛在風險隱患。今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局勢更加嚴峻,再加上地方債進入償債高峰,要防止潛在風險轉化為現實風險。同時警惕地方新一輪投資熱潮,嚴控新增地方債務。
而面對增速放緩后的財政收支壓力,政府部門如何降低行政成本、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加強預算監管和績效評估,成為我國面臨的新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韓德云說,一方面政府部門自身要節制花錢,避免浪費;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審計和社會公眾對預算的監督作用,確保財政支出公開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