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衛星說,方案中提出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意味著每位公民和每家機構,今后都將有自己的信用代碼;包括財產在內有關信用的信息都將得到整合,某個人在不同城市擁有多套住房的現象將很難“潛水”。
業內人士認為,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將是信用信息主體唯一的、不變的代碼,是實現信用信息資源共享所依托的橋梁。
“這對官員將起到‘不敢腐’的威懾。”申衛星進一步解釋說,制度針對的是失信行為和官員腐敗。
分析人士認為,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將可推動落實金融賬戶實名制,有效阻止腐敗分子利用假名、匿名賬戶隱瞞、轉移腐敗所得,增加腐敗的成本和風險,對于預防和打擊腐敗犯罪,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中國的腐敗問題仍很嚴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10日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5年來,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13.8萬件,判處罪犯14.3萬人。
申衛星同時指出,通過不動產的統一登記和對物權法的落實,將會更好地保護中國公民合法財產權益。
方案公布后,也有人士擔憂這些制度建設,是否會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專家認為,方案通過后,具體操作還需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