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企業多為小企業
乳業專家王丁棉昨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各省市的企業數量不一樣,但總體估計,將會有兩到三成企業被淘汰。王丁棉說,“這次可以稱之為國家對整個乳業的清洗行動,淘汰了一批高耗能、落后的企業。但有些企業產能小,并不代表產品質量不達標,如在甘肅,有些企業在當地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但就是因為產能不達標被淘汰掉,很可惜。”
王丁棉指出,企業要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就必須按要求購置一批新的設備,這至少要投入兩三百萬,而對于小企業,投入了這些資金,即便是過關了,透支太多也很難存活下來。
農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也表示,會有兩成乳制品企業被淘汰,大多是小企業,市場份額只有5%左右。
■疑問
淘汰的企業怎么辦?
專家建議淘汰企業轉型
在這輪“大整頓”中,被淘汰的企業如何處置?昨日有業內人士建議,政府應制定審核清理后對關停企業的經濟補償政策。
王丁棉等乳業專家建議,被淘汰企業可以轉型,生產乳飲料等產品,從而利用閑置設備,工人也不會失業。
昨日,上市公司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未能獲得新頒發的生產許可證。該公司指出,由于本公司乳制品正處于市場開拓期,目前因未能獲得生產許可證而停止生產,對公司的品牌發展戰略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對公司的銷售收入影響的份額有限。該公司董秘指出,“公司還生產福成酸梅湯,這些設備可用來生產飲料,不會讓它閑置。”
來源:新京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