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韁繩越拉越緊。
就在限購政策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蔓延的同時,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也在加緊推進。一旦實現個人住房信息電子化并聯網,限制炒房、房地產稅征收等措施的落實,將獲得基本的數據支撐。
盡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并未公布我國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的具體情況,但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各地公布的“新國八條”實施細則里發現,按住建部要求,10月底是40個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的最后期限。濟南、青島、南寧、北海、福州、廈門、太原等城市都在這個名單之中。理論上講,如果進展順利,10月底之后將能夠查到任何一個人在這40個城市中的住房信息。
有關專家認為,建設個人住房信息系統,意味著部分個人財產將公開化、透明化,官員的部分財產信息也將透明化。
有城市表決心,有城市只字不提
也許是高房價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目光,很少有人注意到有關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在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中的地位。
表面上看,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與房地產宏觀調控并無太大關系,但實際上,這個系統將為房地產宏觀調控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持。
在以往的房地產宏觀調控中,屢屢提到要遏制炒房,打擊房地產投機。然而令人尷尬的現實是,我國城市居民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一直未能建立起來。一個人擁有多少套房產,都分布在什么地方,何時購買,這些信息很多都游離在相關部門的視線之外。
“這些信息都不掌握的話,啥都做不了,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很多措施也無從做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說,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早就提出了,也早就應該有了。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除了提出若干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措施外,還有一句話作為要求提了出來,那就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
今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1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公布,除了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提出更嚴厲的要求外,對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也再次提出要求: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完善房地產統計基礎數據。
在國務院辦公廳的這個被稱為“新國八條”的文件發布之后,各省、自治區、市政府相繼就這個文件發布了實施細則。
在這些實施細則中,有關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的內容開始得以彰顯。不同的省、自治區、市對此的態度并不相同。
有些城市在“新國八條”的實施細則中,對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只字不提。這樣的城市有上海市、天津市、南京市等。
有些省、市對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做了簡單要求,“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加快和完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等表述出現在這些省、市文件中。四川省、北京市、南昌市、武漢市、哈爾濱市等省市就是如此要求的。
鄭州市、石家莊市、長沙市等城市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問責:對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滯后的要進行約談和問責。廣東省、深圳市等則只是提出對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滯后的進行約談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