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是我國最高智能機器人
如何在38萬公里外控制嫦娥三號將是極大挑戰
昨天,相關權威專家對嫦娥三號的探月過程進行了詳細解讀。專家表示,相比近地面飛行,月球探測風險大,嫦娥三號的技術難度不比載人航天小。
探月將深及地下百米
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院士表示,月球車是我國最高智能機器人,集中了機器人的很多優勢。月球車能完全自主導航,在月亮上可以根據照相機拍到的四周情況,自己決定該走哪條路、怎么走;可以自主避障,前面有大石頭擋住了,過不去了,知道怎么避開這個障礙;還可以自動上坡下坡,能夠走它就走,走不過去就繞著走。
除了對月球表面環境探測外,還將首次利用測月雷達對月球進行內部探測。這個雷達安在月球車底下,就等于一邊走一邊將月球表面“切開”上百米深,有時候可以達到上公里級,看看里頭是什么結構、有什么特點、是些什么成分,都能看清楚。“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探月難度不比載人航天小
著名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昨天表示,相比一號和二號,嫦娥三號的任務風險更大。
嫦娥在月球上進行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地面發出指令。和之前的載人航天只是在近地面活動不同,這一次月球車是要在38萬公里外活動。如何從38萬公里外控制嫦娥三號?要在月面上駕駛巡視器,在嫦娥三號上面裝了3對相機,相當于給她裝了3對眼睛。利用相機拍回的照片,恢復出月球表面的三維地形,然后進行路徑規劃,把控制數據發送到巡視器上。讓巡視器按照地面上設計的路線進行運動。
焦維新表示,探月和載人航天是兩個不同的工作系統。載人航天是要把飛船運抵近地球軌道,生物保障系統尤為重要,就是說一旦出了問題,也要能保障航天員安全。而探月工程,我們現在是不載人的,不用考慮人的安全,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月球表面著陸。由于兩者解決的問題不一樣,側重點不一樣,對任務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也不好說哪個難度更大,但探月技術的挑戰不比載人航天小。
探月亮點
落下去:巡視器輕盈落月
走起來:巡視器開展月面探測
巡天:人類首次把“天文臺”架到月球上
【有效載荷名稱:天文月基望遠鏡;位置:安裝在著陸器上;使命:進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專家解析】天文月基望遠鏡,相當于人類把“天文臺”架到了月球上。在月球觀測天空,觀測星星,研究星系、恒星的活動。假如實現了,一定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觀地:首次從月球“回望”地球等離子體層
【有效載荷名稱:極紫外相機;位置:安裝在著陸器上;使命:對地球赤道附近等離子體層進行極紫外成像探測】
【專家解析】嫦娥三號月面軟著陸后,離地球38萬公里,能夠看到地球等離子層的全貌。通過對地球周圍的等離子體層產生的輻射進行全方位、長期的觀測研究,獲取地球等離子體層三維圖像,有助于了解太陽和地球的相互關系。
測月:用雷達對月球進行精細探測
【有效載荷名稱:測月雷達;位置:安裝在巡視器上;使命:探測巡視路線上月壤厚度及其結構,月殼巖石結構】
【專家解析】嫦娥三號巡視器的“腹部”有一臺測月雷達。巡視器在月面行走,測月雷達可以測月球地底下30米深土壤層的結構和100米深的次表層結構。這個是國外沒有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