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業“錢荒”之謎
“中小企業的融資那么困難,到底政策的出路在哪里?怎么解決?”6月下旬,當記者在浙江奉化見到玉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東紅時,他正在為“兜里沒錢”而犯愁。
2011年前后, 任東紅的公司獲批了一個總價766萬元的農業科技項目,按照地方政府的政策,該項目將由政府補貼340萬元,但前提是,766萬的資金必須先投入,政府的補助才能到位。但任東紅沒有這筆錢。
見到任東紅時,他剛從銀行回來?!般y行以三個理由拒絕了我們的貸款申請:一是銀根緊縮;二是貸給小企業的成本比貸給大企業的成本高出許多;三是,農產品(16.11,0.00,0.00%)自然災害大,風險高,他們(銀行)不愿意貸。”記者面前的任東紅一臉的失望與無奈。
小貸公司無錢可貸
任東紅告訴記者,拿下這個農業科技項目很不容易,公司的未來也都寄托在這個項目上,“但是現在,因為資金的問題,我們只能選擇放棄這個項目?!?/p>
任東紅也想過到民間去借貸,但擔保公司的月息已經在5分左右,讓他很快打消念頭。對于農業企業來說,3分的月息已經是天方夜譚了。
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記者面前更加“震撼”的場面,令任東紅面臨的困難顯得微不足道——在任的家鄉奉化,上百家小企業因資金問題,而選擇關門大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浙江“高利貸”的泛濫非一日形成,而國家對這一現象,亦關注良久,并已經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今年7月初,針對中國中小企業遭遇“錢荒”危機,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特別主持召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他提出,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中小型金融機構要立足當地,避免片面求大和盲目跨區域擴張,更好地服務于小企業。同時,要發展與小企業相適應的小型金融機構。
上世紀末,中央決定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成立城市商業銀行,其初衷即是“服務地方經濟和服務中小企業”。只是,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漸偏離了初衷,許多城市商業銀行開始全國性地擴張,熱衷于與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爭搶大客戶和大項目。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因此沒有多少改善。
無奈之下,一些中小企業被推向了民間借貸。
“在商業銀行與民間借貸之間存在一個斷層,現在的民間借貸太活躍了,說明這個斷層缺口太大。”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向記者表示,經濟的發展需要金融服務的多元化,大銀行服務大企業和大項目,小銀行就服務小企業。
加快金融體制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供給體系——這普遍被認為是解決中小企業“錢荒”的大方向。
張震宇建議,政府要搭建一些平臺,“例如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步伐還可以再快些,資金互助社、租賃公司、信托公司都可以恢復,把民間資本再集中起來,補充進來?,F在很多民營資本想進入金融行業?!?/p>
據相關資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新開業的村鎮銀行達400家;同樣,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3027家(2010年末為2614家),小額貸款公司的擴張速度明顯加快。
自2008年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以來,它的定位即是為中小企業支持三農等方面小額貸款提供服務的。制度設計時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最高可為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只貸不存”,融資規模不能大于注冊資本的50%。
在浙江,銀根收緊之后,小額貸款公司生意甚為紅火,但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已經面臨“無錢可貸”的境地。
“即使在兩三年前,貨幣政策寬松的時候,銀行貸款放萬億出去,溫州的小額貸款公司的錢照樣能放出去,為什么?畢竟有一批小企業還是缺資金?!备鶕堈鹩畹慕榻B,按原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一年以后可以增資擴股,后來,因為貸款需求量太大,于是改為半年可以增資擴股,但還是跟不上貸款的速度。
一個小額貸款公司在半年時間內,由兩個億增到四個億,再過半年,又從四個億增到八個億,錢還是不夠貸。溫州市工商局近日對小額貸款公司的一次摸底結果顯示,23家小額貸款公司現有注冊資本金52.2億,銀行融資25.1億,兩者總和為77.3億,而全市貸款額已經達到84.4億。在浙江省并不發達的麗水市,小額貸款公司也已達8家。但很多人還是貸不到款。